过去这两月,我听说了很多民宿房东的故事,也思索了很久。关于城市民宿的趋势,最终形成的愚见是:城市民宿经营充满不确定性,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日趋加剧。这一行表面热闹,其实,80%以上的个人房东进来就是打个酱油,他们做不了多久会离开......
近两年的夏季,来自于民宿这个新兴行业的动态里,总是夹杂很多城市民宿被小区居民集体抵制的消息。怎样投资民宿才能确保投资安全?才能将“因不可控事件导致客源接待受限”这种不确定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呢?接触到的好几位朋友都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恰巧在上海和成都两地,我都认识有airbnb的plus房东,并且都属于经营多套房源那种民宿主。奇怪的是,连续两年我观察他们好像从没受过类似事件的影响,一是能和房源所在小区的住户(包括业委会)和睦相处,没听他们讲遭遇过侵扰、抵制;二是到处有人说市场难做,他们入住率还稳中有升。我就想写篇文章,和朋友们探讨一番这个行业的一些现象,包括它接下来的走势。
共享住宿是新行业,处于风起云涌的巨变当中,目前应该是在从高速增长期向成熟期过度的阶段(当然,所有短租平台都会告诉你将会持续的“高增长”)。前两年,听不少从业者甚至有的短租平台都公开讲:这是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行业,谁都可以做。所以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人几乎是闭着眼睛一个猛子扎进这一行。今年却迎来的职业房东退房源转行潮,很多人身份从创业者变成了上班族,这种现象足以引起业界警惕。因为这些早期的职业房东,都是触角最敏锐的一批人,他们的离开是不是预示着更大的行业动荡期就在前方?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大清洗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去年参加六零六现的座谈时结识了几位对“城市民宿主圈层”研究很深的朋友,他们说长期关注“城市民宿主圈层”的人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那种愿意花钱一套接一套投资民宿房源的民宿主(房东),其中不乏优秀者。房源入住率高、房东做的时间长,就拥有了很多来自于天南地北的住客,他们入住体验好则愿意向外推荐自己满意的房东和房源,形成良性循环。有的还成为了房东的粉丝,要么飞来飞去特意体验偶像的新作品,要么买偶像房源周边的东西,总之让这个民宿品牌的商业价值不断增高。也许这样的粉丝比较少,但很狂热,有的房东一年之后还不断收到粉丝从遥远的异地寄来的礼物。对房东来说,粉丝很关键,会给他们的业务扩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类就是常年关注民宿业的周边群体,这个面很广,有朋友在做民宿的人也可以视为周边群体。他们对于跟这个行当有关的事情聊起来津津乐道,但是不大花钱,主要是贡献“注意力”。事关当地民宿、事关认识和听说的民宿房东的所有消息、动态都会看,会转发朋友圈。这样的群体为城市民宿的曝光率、点击率贡献不小,间接增加了熟识的民宿品牌的商业价值。
本来任何新兴业态通常的发展趋势,就是让有钱人出钱,没钱人贡献注意力。但城市民宿圈层这两年出的状况是,本该看热闹的第二类人懂些皮毛之后觉得自己做这个事情也没问题了,就参与进来。这里面还有个动因,所有共享住宿短租平台的纳新部门给的误导。他们的洗脑模式,是告诉每一个试图了解这个行业的人:进来做民宿吧,“平台”会带你们玩儿,“平台”将给你们赋能,民宿一上线,你们每一个人都会轻松赚钱——躺赢。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是好的,跟国家前几年的口号一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平台的一切纳新技术手段的目的,都是在让围观群众的感性替代理性。稍微多想想的话,就知道这不现实,社会是金字塔形的,能出人头地的就那么多;行业也是金字塔形的,优秀的日子好过的绝不会是大多数。
曾经有个我们很尊敬的大平台,居然公然宣称说要在成都培育出多个“拥有上千套房源”的大房东。还专门组织现有数十套房源以上的房东开会,不遗余力鼓动他们做大做强,类似会议把平台急功近利的做派演绎的淋漓尽致。增长本身不复杂,商业模式一经成熟,资本介入投钱快速复制就成。问题是城市民宿这种商业模式成熟吗?前两个月厦门还发文全域禁止民宿呢!
如果不追求从“量变到质变”,不追求经营资质的合法性,不遵循市场规律的合理性,单纯鼓动数量增长真会给经营者带来盈利增长吗?还有,当共享住宿品牌有朝一日以规模论成败时,跟传统的酒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你的标准化服务能跟酒店相抗衡吗?所以,更有可能的是,随着数量增长而期望的盈利增长到来之前,麻烦先增长了一大堆。其实,做民宿的都是些小生意人,抗风险能力都不强,政策不确定性还比较大,做得越大翻船的几率越高。几年下来,民宿圈儿说自己如何厉害的我没发现一个不是虚张声势的。
但是,很多人信了“平台”,一大批质量普通的民宿应运而生,补充进竞争原本已日趋白热化的大众消费市场。大家靠价格竞争招揽客流,迎来各种低素质房客,他们扶老携幼在小区里高声喧哗引发周边业主群起抵制。即便没被抵制,要么入住率低下,要么陷在低价竞争的泥潭里活不下去。
其实我觉得人要行走江湖,多一些质疑或者悲观并没有坏处。木心说过:“现代中国人不懂得悲观。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只有没经验的年轻人,才会相信平台喉舌的人设。但凡有阅历的过来人,都知道p2p的钱不能随便借,平台的话不能随便信。
我就好奇,为啥有些短租平台跟传销组织越长越像?邀你听讲座,一落座就送礼物,随时有点心品尝,工作人员对你嘘寒问暖,周围每个人都和蔼可亲。总之每一场见面会都让你结识一大票“家人”,平台的“仁义”传遍整个行业。然而,你完全看不到他们有评估你适合与否进入这一行的任何程序,做做样子的评估流程都没有,只是毫无保留地视你为己出。今后,若这种违反常理的友好再出现在各位眼前,任何平台的人刻意讨好你,都是最危险的。壮声势造人设都是为了让你走进套路,不代表平台真正适合你,也不代表他们有你想要的“正规”。一旦面对某些利益需要做抉择,平台毫不含糊会舍弃一大批像你这样的“家人”。
我发现只要是对自身功利性不加掩饰的平台,都不怕打脸。因为他们的道理永远比你多,洗脑的手段总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只有被他们洗,你永远别指望能洗到他们。
半年前让你做民宿是正确的,半年后你做不走了离开也是正确的;说给你“赋能”是对你仁义,说让你关张也是对你体谅;他们的话里没有矛盾。你以为茶点是白吃的?纪念品都是白拿的吗?黑锅平台不多背,送死房东不少上。居然还有国内某知名平台的人,在成都“代收”民宿房东一堆“会费”,一两年过后没有任何下文就告知“费用过期”的,我眼里民宿圈真的乱象横生。
好像偏题了,试着拉回来。虽对这个行业某些平台有看法,不代表我认为做民宿就没机会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靠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而今后,中国经济将和全球大部分经济体一样,主要通过消费拉动。按国家统计数据,2018年gdp增长率中,76%来自最终消费,并且,2018年最低收入组与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差距超过10倍。所以,尽管很多自媒体人对“消费升级”存在质疑,但相比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近年来的降速,消费这驾马车肯定还会增速。并且,增速的只会是高端消费需求,因为社会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只有4.4%,高收入组增速高出上面三个收入组一倍以上。这就导致在消费结构上将体现出收入差距,即所谓的“消费分级”,奢侈品、豪华车、高端烟酒、境外游的销量增速惊人,但普通乘用车、中低端烟酒、普通日用品的销量均出现下降。
消费增速的下降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在由制造业向服务业领域传导,服务业中的不少行业的一般性需求都出现下滑情况,例如,公路客流量的下降,但航空的客流量在快速增长。虽看似坐飞机的人次高了,但国内大部分机场的吞吐能力却是过剩的,因为20%的机场承载了全国90%机场的航空运力。
都知道这几年a股的形式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那么多的上市公司表现不佳,但茅台的股价一骑绝尘,五粮液也在持续快马加鞭。五粮液董事长曾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预言:白酒行业将步入新一轮结构性繁荣的长周期。
话题回归到民宿业,职业房东大多都看到了变化:大众化(低端)房源的入住率持续下降,中端及以下消费客群好像在萎缩。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高端民宿品牌需求旺盛,国内一些小众的独具特色的民宿品牌(以民宿酒店为主),入住率增长喜人,有的需要提前多日预定。
再有,为什么plus房东的房源被投诉、被抵制的几率会少很多?照我的理解,一是房源区位就决定了你的左邻右舍所处的消费结构的层面,不同的购房者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力、包容心、耐受度差别很大,还有沟通意愿及沟通方式也有区别。在有的小区开民宿你别指望来什么文明的沟通,业主极喜欢扎堆,一扎堆沟通就只剩下一个字:“吼”;二是不同价格区间的房源对应处于不同消费结构的群体,价格法则过滤之后,不同人群对于自律、教养、敬畏等人的质素差异的理解又自然不同......恕不赘言。
实际上,很多行业都将如此:高端的繁荣与低端的衰落。这是一个高阶认知者加速收割低阶认知者的时代。最好,你在做民宿之前,比起追求收益,更需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对创业或者投资的认知。
再探讨一个问题,对于以上内容,有人会说谁不想走高端,若是做品质型民宿,在选址、设计、软硬件配置等各方面不光投入巨大,还很耗精力,是普通创业者难以承受的,笔者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你想过一个问题没?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什么事对我们有利,什么事纯属浪费时间,但苦于没有自制力,懒惰驱使下,我们偏偏忍不住去做那些轻松但对自己半点好处都没有的事。比如都知道看书长学问对人有好处,那是不是都有“看会儿书”的能力?别说学问类的书籍,让你看会儿小说,至少可以提高些表达力。这时候你发现自己跟中邪了似的,不管环境多安静清新多适合阅读,不管椅子坐起来多舒服,书你看不了一会儿就摸出手机刷朋友圈瞧抖音了,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快得很。
长此以往,越是对人生有用的事情,越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你会纳闷儿,费那么大力气做事情有必要吗?把太多时间花在一件感觉不大容易的事上值得吗?读书就属于这种,下功夫做出一套有设计感的、高品质的民宿同样属于这种。但刷抖音微信时、随便弄一套便宜房源做民宿时,却没这个苦恼,因为来不及思考时间就混过去了。
本想在这篇的字里行间放几张好看的图,可能我孤陋寡闻,因为找来找去没发现国内有哪家城市民宿的设计风格和体验感真正有压倒性优势。即便有些出彩的,照片和实景差异大的居多,同质化现象明显。反倒是国内一些民宿酒店,诸如乌镇阿丽拉、墨意淌、青垆,同里隐庐别院、栖云、木言木语,莫干山塔莎杜朵、碧隐、芝麻谷、十八迈......这类,进步很大!主人另辟蹊径地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独特生活空间,视觉凝练、朴实、升华,体验上带给人一种稳定、坚实、安心。
我问过几位打造上述民宿酒店的投资人,是不是前期布置和后期维护这种房源对他们来讲,像呼吸一样的轻松?他们说哪儿有啊,每个项目在做的过程里都曾经让他们几近崩溃,都有过后悔,想放弃,多次问自己为什么非要去折腾。但骨子里又总想与众不同,总想再试一试,再改一改。开始阶段困难经历的多了,做着做着克服困难竟然会成为习惯。这些下足功夫花很长时间做出来的山水、建筑、园林或室内陈设,在后期可以获得一些竞争优势,这种靠时间沉淀得到的优势又是可以逐步累加和扩大的,不容易被轻易拿走。因为模式可以扩散,技能可以学习,唯独这种靠时间跨度产生的积累,别人没法快速掌握。
所以古语讲:“凡事先难则后易,先易则后难”,近看airbnb的plus房东,远看那些做出顶级民宿酒店品牌的大牛们之所以牛逼,基本都经历过找虐的阶段,都做过些有用但是起初很麻烦的工作。把这个观念反过来,就是人的堕落之路,你的创业很轻松,你三猫两抓糊弄几下就是一套房源,你啥时候都信手拈来,你浸淫在内心容易接受的那些事里,而这类事情是个人花点儿钱都可以做的跟你差不多,时间就这样溜走了,啥也没留下。所以你不光是投资民宿失败,你做任何事都是走过场打酱油。
好的民宿其实不应该叫民宿,是艺术品。厉害的房东,是艺术家,真正艺术家永远不会贫穷。
雷火电竞app官网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9 深圳中智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